资讯 · 互动 · 直播 · 生活 · 商务
 手机网站
手机端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莆田 > 美丽莆田 >

海评面|中青年要摆正心态 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电流”

《海评面》专栏

发挥网评力量,凝聚思想共识。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营造向上向善的清朗网络空间,中共莆田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海峡导报莆田全媒体中心联合创新推出《海评面》新媒体网评专栏,高举法治精神的旗帜,以全局、理性、客观的思维,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审视经济社会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创作一批具有积极思想导向意义的新媒体网评作品。


近段时间以来,莆田警方陆续披露了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案例,希望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市民身边的真实案例,警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切莫上当受骗。根据莆田公安近期数据统计,从受害人年龄层分析,16-25岁占比25.2%,26-45岁占比63.4%;从案件类型中分析,兼职刷单类占比28.6%,网络贷款类占比24.1%,投资理财类占比6.3%。


仔细分析这些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法可以发现,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冒充电商平台客服、假冒银行人员、化身投资大师等身份,利用网页、微信群、QQ群、短信、电话、APP等渠道,以翻倍退款、刷单返利、低息贷款、炒股必赚等广告为噱头,抛出诱饵,精心设计陷阱,坐等上钩。


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然边打边冒,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大量电信网络诈骗分子铤而走险屡屡作案,他们结合各类手段,不断翻新作案手法,花样百出,方式也更加隐蔽。另一方面,诈骗分子之所以有机可乘,能够屡屡得手,正是利用了诸多群众的心理弱点展开攻势,以致屡屡有人上当受骗。


通过公安机关披露的这些案例和数据可以发现,中青年群体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高风险受害人群。中青年群体一般是家庭劳动力的支柱,往往会面临经济上的压力,自身贪图小便宜,企图不劳而获,酿生“贪小便宜”或“一夜发家”的不良心态,从而成为一些诈骗分子的作案目标。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他们的这一不良心态,精心设计陷阱,实施诈骗犯罪且能屡屡得手,让受害者不仅发家不成,还付出了巨大代价。诈骗分子甚至洋洋自得,给自己的犯罪行为起了“杀猪盘”这一形象而又贴切的名字,放长线“养猪”诈骗,养得越久,骗得越狠。


苍蝇不钻无缝的蛋。电信网络诈骗的这些作案手法或许算得上新鲜,但套路却并不新鲜。无论是冒充公检法办案进行“威逼”,还是放出经济利益诱人的诱饵进行“利诱”,均是利用部分人的心理弱点来实施诈骗犯罪。因此,电信网络诈骗能够屡屡得手,固然有公民信息泄露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受害者自身没有守好“安全门”。如果受害者没有因自身的心态问题和认知缺陷而主动“配合”,又怎么可能上当受骗?这就不禁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就像“电流”的正负极,只有两极衔接才能产生电流的输送。公安机关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高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从某种角度而言,只能视为帮助受害者止损的一种“被动”应对,无法切断诈骗“电流”,更无法从根本上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断根。反电信网络诈骗应该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程”,群众只有做好自身防范,多了解一些反诈防骗知识,同时摆正自己的心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给诈骗分子任何可乘之机,让诈骗分子无人可骗,才能从源头上切断诈骗的“电流”。


(闻鹤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