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互动 · 直播 · 生活 · 商务
 手机网站
手机端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莆田 > 直播莆田 >

别样的风景线——探访莆田盐场

盐滩、风电、夕阳,美景如画。  

  位于秀屿区东峤镇境内的莆田盐场,盐田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晨曦中、阳光下、夕阳里的盐滩倒映出天空,犹如天空之镜,鲜明耀眼,变幻多彩,视觉十分震撼。亮晶晶的日晒盐折射出的光芒,晶莹剔透,与方方正正的晒盐池、辛勤劳作的盐工,构成了一幅人间美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夏日的清晨,我们驱车前往东峤镇霞屿南侧的莆田盐场七工区食盐生产基地观光旅游。站在盐田边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盐田,在霞光万道铺撒下,似乎天地一线连,别有一番赏心悦目的感觉。

  盐滩中,勤劳质朴的盐工们戴着斗笠,穿上水靴,在盐池内来回穿梭,扒盐、推盐、收盐,盐池里回响着如海浪般的声音,悦耳动听。盐工们手中的盐耙,泛起一层层结晶的盐花在晨光中闪闪发光;盐巴堆积在条石铺设的盐田埂上,盐工们倒撒时洁白的海盐犹如天女散花。

  盐工们用车子把盐运到集坨处,堆积如小山的盐堆洁白无瑕,宛若一座座小雪山,蔚为壮观。

  盐田上的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与如镜的盐田、悠悠转动的风电车、连绵起伏的鹭峰山、绚丽的日出等景观相映成趣,组成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成为观光者、摄影爱好者的特写镜头,记录了盐田的壮美景观,见证了盐工的辛劳,享受了旅游观光、摄影的愉悦。

  这里的代代盐工们不辞劳苦,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晶亮的海盐,创造了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盐文化。

  莆盐文化园位于莆田盐场场部西侧,在2000多平方米的旧四合院仓库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它是几代莆盐人对传承了700多年的古法制盐工艺的秉持,让游人了解莆盐,读懂盐文化。

  步入莆田盐场场部内,莆盐文化园五个白颜色的大字设置在园门口一侧的石阶上方,格外引人注目。文化园入口处旁边竖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着北宋文学家柳永创作的七言诗《煮海歌》,是盐民千年的咏叹调。入口处的墙壁上贴有“盐之有物,博物载道”,充满意境,令观者回味无穷。墙上还悬挂着风车的齿轮,仿佛在诉说历史沧桑。四合院院内开辟为科普盐田模型区,模仿逼真,貌似身在盐田,有斜杆式风力车、脚踏水车、石滚、过秤木架、草寮、纳潮沟、卤井、结晶池、盐堆等,让游客观赏旧时的制盐工具,及晒盐的过程。

  模拟展示的结晶池有序排列着盐坎的演变,由初期的土坎到石头坎,改革成塑苫坎、硋片坎,到现在的塑膜坎。结晶池底的设备更新,盐工们延续先人制盐的智慧,用莆田海盐传统晒制技艺为大家奉上纯天然、原生态的味道。盐产品成为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也成为一些重要活动的指定用盐。

  莆盐文化园前方是红色教育展示区。展厅门口上方书写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宣传标语,十分醒目。外墙描绘有盐田风光图,美丽至极。展厅中的挂图介绍着盐场历史悠久,莆盐人在历史上进行了一场场艰苦卓越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墙上挂满了奖状,柜上摆放着奖杯和荣誉证书,无不诉说着莆盐人战天斗地,肩挑日月,沐风雨,顶烈日,用青春、热血、汗水和激情浇灌着这方大自然赋予的古老盐滩上。

  文化园后方是忆苦思甜展示区。展示区门口旁边上书明弘治年间《兴化府志》载:天下盐皆烹煎,独莆田用晒法。还有一幅盐工们在阳光下扒盐劳动场面的大图片,让游人肃然起敬。

  步入展区内,映入眼帘的是中间垂挂着好多条用线串联结晶盐的盐巴帘条,下方地上是由盐巴和大绳组成的盐场地形图。展区四周分文别类展示盐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过程、盐工日常生活用品、通讯工具、文体宣传队用品、工作办公用品、图片展示等老物件1000多件,令人大开眼界,一件件古物品,仿佛带人穿越时空。劳动工具中有铧、弓、戽桶等,及劳作时遮风挡雨的蓑衣、斗笠、雨鞋,展示盐工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续写莆田盐文化的历史。

  对面的是盐产品检测区,让人们更直观了解原盐生产过程的卤水、产品的检测,质量的控制。

  莆盐文化园左侧是盐文化展示区。展示区内描绘有莆盐生产工艺图,向人们展示了盐业生产的整个过程。

  右侧是盐文化摄影展区。展览的图片来自全省各地摄影家作品110幅,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展现莆盐文化的魅力。

  莆田盐场致力将盐产业文化和观光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白色盐场旅游资源、福建省旅游观光工厂、全国摄影创作基地的优势,开展盐田风光游览、耙盐挑盐体验、现场摄影采风、亲子实践等活动,去感受、去思考盐文化遗产丰富的内涵与真谛,让游客了解盐文化,让千年“传统晒制技艺”传承延续。 陈峻山 文/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