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互动 · 直播 · 生活 · 商务
 手机网站
手机端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 > 地方新闻 >

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还要关注其背后蕴味丰厚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根基。如此,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的价值“源代码”。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笔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根基和价值引领。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根本价值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人民的理论”,人民立场是其区别于一切其他思想的根本立场。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论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众所周知,受当时历史局限,马克思恩格斯并未能系统而具体地提出自己的国家治理理论。然而,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其奠基性著作《共产党宣言》中,就为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对于这一论断,很多人都会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角度来理解。这当然没有问题,我们还必须同样重视另一个角度。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明确指出,“这一鲜明的政治立场,充分肯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另一方面又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这两个方面,具体到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来说,就是:国家治理为了人民,国家治理依靠人民。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一方面牢牢坚持了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也大胆地吸收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治理理念,强调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国家治理,应该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要着力挖掘的治理体系的“增量”和着力释放的治理能力的“红利”。


◆确保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是发挥我国国家治理优势的必然要求


早在浙江时,习近平同志就明确说:“马克思多次讲过,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人并不是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爆发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正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框架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创新方向,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是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的集中呈现。当新冠病毒突袭而来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向世人宣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国家实行最严格的防疫措施,最终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在上半年实现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具体的社会治理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将社会治理重心配置在基层,能够起到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压舱石”作用,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在全国上下团结抗疫的特殊时刻,正是千千万万的社区工作者和无数的社区志愿者用他们精准的管理、先进的工具和良好的服务,构建起了抗疫的基层堡垒。


◆持续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重大成果,但仍然需要我们以极大的制度自信、坚忍的战略定力和持续的治理成效,奋力夺取最终的胜利。


其一,紧绷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神经,加快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尽快促成公共卫生体系的升级换代,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面向国内严格实行“动态清零”制度,面向国外筑牢筑实病毒“防火墙”。


其二,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客观上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也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应有之义。本质上来看,双循环格局直指扩大内需,根本上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我们打赢抗疫战争、应对国际形势剧变的战略基点。


其三,加快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积极引领疫情状态下的全球治理变革。面对国际疫情蔓延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资源,团结合作,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的自然延伸,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国际情怀。我们应该坚定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战略定力,以我为主,理性应对,通过加快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抢占国际道义制高点,在国际上开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塑造有利于我的全球治理新态势。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