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互动 · 直播 · 生活 · 商务
 手机网站
手机端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影视明星 >

厉害了!蓝色光标开启AI机器人书写时代 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创作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从0到1,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而AI现在能做的,不过是从1到N而已。

最近纽约每日新闻迎来大批裁员,就连总编辑也被“炒鱿鱼”。这一刻,服务每日新闻长达20年来的老记者编辑们在门口相拥而泣。要知道这可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地铁小报。

妙笔机器人由蓝标子公司捷报数据研发,可以在1秒内改编出数千篇新闻稿,并且内容还可以根据不同传播渠道变换风格——逗逼的、卖萌的、二次元的……只要你能想到的。

妙笔机器人的改稿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输入原新闻稿标题和内容;第二步,机器对原文进行理解和分析;第三步,选择成稿数量,针对微信、微博和网易新闻的特性,在保证中心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改换不同风格的标题和内容,自动插入相关图片、商品链接、名词解释和延伸阅读。

周登平进行了现场演示,搜集了大众途观的新闻后进行现场修改,一秒钟的时间,机器挑出了关键信息,并在屏幕上跳出来1000篇文章,配图各异。

周登平告诉品途:“他会在相关信息的网页抓取图片,所以不会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关于文字和图片的版权问题,周登平解释到:“目前使用的库也主要是基于品牌客户的图片,大多数是客户找媒体拍的,不存在版权问题。”

妙笔技术顾问,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小军对品途表示:“这是一个从结构化数据到非结构化数据的过程。”

目前由舆情机器人判断新闻的调性是正面还是负面,从而选择采纳与否。

个性化是改编难点。

据了解,国内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等知名度机器人写稿项目都离不开万小军的技术支持。

万小军对品途表示:“写作从传统的规则到统计再到深度学习有非常大的进步,但是难度在于技术的迁移很难,比如你这个技术模型可以写体育新闻,但是迁移到娱乐新闻领域就不行了。做不到一套软件通用。”

改新闻的意义何在?

作为一家公关公司,妙笔这个机器人把同一篇文章改编成不同类型,最大的目标离不开营销。很多客户会对蓝标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同样的内容面临不同的受众需要、不同的风格语境。

1、蹭热度,提高品牌露出。借助热点可使传播事半功倍,但新闻热点

2、节省时间的个性化。好的传播效果需要传播量的支撑,不同平台对传播内容有不同风格要求,千人千面的信息分发机制让完全同样的内容被折叠和淹没。

妙笔机器人在改编完文章后,可以和蓝标推出的生花机器人进行合作,妙笔将一篇公关稿改写完成后,生花机器人主要负责把内容分发,并根据风格调整匹配到自媒体平台,将批量文章一键自动发布到各个平台。

妙笔和蓝标推出的14款机器人配合,可以监督舆情。这节省了大量需要实时检测企业负面信息的重复性人力工作。也可以监督品牌内容的传播效果,并实时的重构传播模型,重新改写传播信息。

周对品途说:“个性化传播是一个重要诉求,如果一个人看到大众途观的标题他不一定愿意点开,但如果是关于越野自驾游的他可能更感兴趣,这个时代你让用户看广告可以,但要理解用户喜好,给用户一个好的理由和场景。AI在内容传播上可以根据用户产生千人千面的场景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他可以将用户想读的和品牌想传播的内容做一个完美结合。”

蓝色光标COO熊剑表示,AI技术正在重塑整个营销行业,机器人让营销人从数据整理、素材分析等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聚焦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提高营销人的工作效率。另外,营销过程中的数据可以被实时抓取,涉及的算法和数据均在系统内沉淀,促进营销决策、创意产出愈加具有科学性。

目前,AI完成的文章已经应用在商业,教育等领域。依靠强大的数据平台,AI以数秒之内就可以生成一篇稿件,速度无人能及。

既然写稿机器人已经能够如此神速流畅的编写出一篇新闻稿件,那么作为传统媒体人会不会面临失业呢?

万小军教授认为:“机器写作的难点目前还无法攻克。截至目前机器人只能撰写消息类稿件,诸如深度、人物专访类还无法胜任,但因其属于批量生产类型,每天可完成百篇稿件,在稿件数量上’完胜’人类记者,这体现了知识工作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腾讯对品途商业评论表示,以腾讯的AI写作项目Dreamwriter为例,它虽然已经应用在了财经和体育的短报道上,但是进展缓慢,代替人类记者还为时尚早。

可见,目前生成性文章目前只能应用在部分领域,现在还不可工业化。

另有研究者表示,“现在的AI就像一个个严重偏科的小孩,在某些方面极其擅长,但在某些方面又相当弱智,有些能力则是完全没有。AI实际上很难超越人类。虽然,关于AI完成了作画、作曲、写作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但这些新闻其实少有将AI的作品完全展示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大多数都太惨不忍睹了。”

翻阅AI写作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两个事实:

1、所有的AI作品的完成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人类的指点;

创作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从0到1,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而AI现在能做的,不过是从1到N而已。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

通过采访和调查,笔者虽然发现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

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意思)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

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本文由蓝标妙笔机器人改编。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友情链接